今年8月份,華為干了一件挺憋屈的事,本以為憑借自己在互聯網營銷一年的摸爬滾打,加上品牌影響力,可以成功阻擊小米二代的發布會,稀釋小米二代的宣傳力度,沒想到,小米2出來幾天后,人們才知道,華為當天發布了3款機器,其中包括榮耀四核愛享版。
很不甘心的華為,于是策劃了一起前所未有的營銷攻勢,先是奧運冠軍,后是當紅明星,不斷發布尾巴為“來自華為神秘手機”的微博,一時間引起網絡上的熱議,經過幾輪的造勢,這款神秘手機成功吸引眼球,在萬眾期待中于10月30日發布,且不論產品如何,單是如此營銷手段已經深得互聯網營銷的精髓,核心的幾步包括制造話題、推動話題、輪番炒作、真相公布。
無可否認,華為的這次營銷活動十分成功,記者采訪華為內部人士時對方也認可了這一看法。華為苦苦追尋了一年多的互聯網營銷道路,終于結出了不錯的果實,這家以低調、務實聞名的公司,開始走出研究室,站在市場上吆喝做生意。
全面轉型互聯網營銷
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是這群吆喝者的帶頭人,原本在微博上并不活躍的他,為了幫華為提升人氣,不斷在微博制造話題,其口氣狂妄,總是拿蘋果對比,且每次都能比贏,被人諷刺為“余大嘴”。
不過刺激余承東如此做的并不是蘋果,而是小米,去年華為決定進軍消費市場,主打自有品牌,信誓旦旦推出榮耀和遠見,以華為深厚的技術底蘊,加上大力宣傳,本來期待在市場上大獲全勝,然而小米手機橫空出世,通過微博營銷吸引了大批用戶,余承東眼睜睜的看著無法供貨的小米搶走了用戶資源,發現原來營銷的力量可以大于產品,華為于是轉變了作戰方針,直言要學習小米“敢于創新勇于嘗試互聯網營銷及電子渠道的精神和行動”。
今年年初,伴隨著華為多款震撼業界的旗艦機型宣布,成功奪下全球最薄手機、全球最快四核手機的頭銜,華為迎來了一個營銷的契機,余承東相繼發布了一系列高調的微博,引起網絡熱議。
然而華為依舊不得互聯網營銷門道,在小米步步緊逼、中國互聯網手機亂象環生的情況下,病急亂投醫的華為選擇了和奇虎360合作,事實證明,這是一次失敗的合作,雙方原本希望在優勢上互惠互利,但經驗老道的奇虎360卻利用華為的名氣打壓小米,最后給自己的特供機做廣告,結果是爽了360慘了華為,華為損失的不僅是一次合作的機會,更是形象的損壞,原本穩健、低調的華為被貼上了“浮躁”的標簽。
一路跌跌撞撞,在交了昂貴的學費之后,華為終究還是取得了不少成績,旗下的電商部門和營銷部門日益成熟,走了一條極似中國互聯網手機廠商的道路,卻也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難逃小米手機陰影
在小米手機與華為榮耀發生碰撞之后,華為就一直沒能從小米的陰影中走出來,據某華為員工介紹,華為內部從上至下無不在求索剿殺小米的良方,這也催生了榮耀四核愛享版的誕生。
從10月30日的發布會來看,榮耀四核與小米二代怎么看都是旗鼓相當的對手,產品配置、渠道、銷售模式都大同小異,以至于最后的價格公布的時候,更是直指小米的“七寸”,售價1888元比1999元的小米二代還更便宜。
第一代華為榮耀售價為2499元,如果不考慮競爭對手,榮耀四核應該維持這個價位,華為顯然是瞄準小米去的。
很難想象華為作為一家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在微博上經常號稱要秒殺蘋果,卻在產品上沒能將競爭對手瞄準蘋果、三星,卻將眼光放在國內,對同行佼佼者進行"追殺",這很讓人擔憂華為的策略是否太過狹隘?
有業內人士稱,華為手機正在逐步“小米化”,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此言不假,華為不僅在銷售策略、互聯網營銷上照搬小米,更為致命的是,在產品上也亦步亦趨,華為一直聲稱要進軍高端市場,年初Ascend系列的發布,讓人一度以為,國產手機終于出現了能抗衡三星、蘋果的選手,但從華為最近的動作來看,最后競爭的核心都集中在性價比上,榮耀四核愛享版發布之后,華為Ascend D1用戶沸騰了,產品購買不足一個月,價格低800元的榮耀四核在某些關鍵部位擁有更好的配置(比如2GB RAM),D1用戶瞬間被華為拋棄,華為也沒有拿出任何補救措施應對,任由用戶抱怨,如今看來,1888這個數字真是無比諷刺!
華為產品線豐富,各個品牌之間互相牽制,唯有專注才能持久,小米基本是單款手機打天下,機動性強,再加上作為互聯網公司,靠高性價比來打開市場無可厚非,華為去學小米,顯然是東施效顰,摒棄了自己的高端形象,嘗得到一時的甜頭,最后丟掉的將是全局。
前不久中興推出了高端品牌Nubia,旋即又與北斗手機網合作推四核999元北斗小旋風,談及此事,華為一名員工表示“不知道中興怎么想的,這不是砸自己的牌子嗎?”,記者不禁要問,反觀華為,自己是否又清楚路該怎么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