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年初那款索尼Xperia X與國內無緣,不過還是沒讓一眾索粉失望的是半年后的Xperia XZ已在國內開賣,這也算是正式跟我們認識的第一款“X”系列,盡管它依然帶著歷經數代更被我們熟悉的“Z”的名字。
去年索尼以一款Z5完成了整個索尼Xperia Z系列的使命,OmniBalance的設計到了Z5特別是Z5的Premium版本,讓科技產品的藝術感直逼蘋果,磨砂玻璃后殼以及Premium版本的鏡面后殼帶來的驚艷與手感至今難忘,而這款首次進入國內的新X系列的Xperia XZ同樣有“一眼國際大廠范兒”的特質,至少不會像國產混在一起誰都認不出誰來一樣。
后背絕大部分采用精煉鋁合金
索尼Xperia XZ后背絕大部分采用精煉鋁合金(ALKALEIDO,索尼與神戶鋼鐵合作打造),但分為了兩段,靠下的塑料部分是為了天線溢出的考慮;發布時的索尼Xperia XZ擁有黑色、銀色、深藍色選擇,其中藍色在國內命名為“靜謐藍”,顏值頗高,此前又追加推出過一款迎接妹子的粉色。索尼Xperia XZ依然支持IP68級別防塵防水。
四種顏色 靜謐藍顏值最高
IP68級別防水 產品:Xperia XZ(雙4G) 索尼 手機
正面弧面玻璃,側邊的弧面邊框,背面的弧面金屬,可以說這三者在索尼Xperia XZ上面銜接的恰到好處,從前到后順滑無阻;如此的手感還應該歸功于后殼不再用玻璃而轉向金屬,畢竟后者的可塑性更高,很容易折彎成曲線來與邊框契合。而且不像雙面玻璃那樣易滑,也不像iPhone那樣呆板的邊框后殼一體,而且以前Z系列前幾代那種邊框高于屏幕帶來的割手感覺終于一去不復返了。
正面弧面玻璃
特殊曲面設計
按鍵排布上索尼Xperia XZ與Z5并無不同,瘦長跑到圓形的帶指紋識別功能的開關機/鎖屏鍵依然被放在右側邊框中央靠上的位置,一個普遍適合各種手掌大小的人用右手拇指觸碰到的地方;內陷并且大面積的按鍵相比其他大部分類似iPhone那樣的按鍵更加舒適有手感;它與虛擬HOME鍵的結合也節省了屏幕正面的空間,并將其留給了與頂部的揚聲器組合的雙揚聲器系統。
而音量調節鍵也比較反大眾的位于開關機/鎖屏鍵的下方,用慣了iPhone 7 Plus這種機型的人應該會感謝這種設計,而最底下的拍照實體鍵依然是索尼的靈魂所在與情懷體現,既有儀式感,又有半按對焦的功能性。
防水細節
SIM卡槽部分設計于左側邊框上部,與之前類似,為了IP68級別的防水設計也有密封膠圈的存在。另外,不知現在還有多少人保留這樣的習慣,但索尼Xperia XZ這一次真的再沒有給你放掛飾的位置。
更新至Android 6.0系統版本的索尼Xperia XZ UI至少在圖標上有了些許改變,與之前Z5時代一半擬物一半抽象的風格不同,這里的所有系統應用圖標幾乎都被強制成圓形外觀,相機除外,加了壁紙作為背景至少不會像之前全黑那樣單調。但可以預見的是,整體來說其操作形式與功能層面還是還是還是更趨近于原生。
早在模擬時代與手提CD時代,索尼就擁有名為“STAMINA”(中文釋義“持久力”)的省電技術;早期的STAMINA在一些音頻設備上能夠用兩組電池就達到三位數的使用小時數,索尼的智能手機也一直沿用STAMINA作為手機版省電技術的命名。
每代的STAMINA策略都小有不同,在Xperia XZ上面,該模式下可用的功能不僅限于電話這樣最基礎的功能,還多了通訊錄、信息、相冊、相機等,相對來說較省電,切換至該模式下的手機也將進入一個簡單的功能界面,僅有上面提到的幾項功能而且不能通過抽屜菜單進入其他功能。
雖然是Z5系列首創,但側面指紋識別功能在Xperia XZ上還是值得一提,這幾乎是對于大屏手機來說最舒適的姿勢,不存在正面靠下的HOME鍵指紋識別握不穩的問題和后置識別所需要的食指那種對于大多數人并不太容易習慣的方式;指紋識別的速度與準確度可以算是頂級。
側鍵指紋識別
其他方面,Xperia XZ會自動觀察了解你的使用習慣,并在當下使用場景中提供非干擾式提示,提升使用體驗。為攝影師提供相機提示,在閱讀時提供顯示屏提示,或是提供智能鬧鈴功能。通過了解最經常使用哪些應用程序。自動禁用沒有使用的應用程序和清理緩存,讓手機始終以高速運行。
作為融合了索尼最新拍照技術的機型,Xperia XZ在搭載2300萬像素IMX300傳感器與6片G鏡頭的基礎上(1/2.3寸Exmor RS傳感器,24mm廣角,F 2.0光圈,ISO最高至12800),擁有三重影像傳感與五軸防抖技術,技術包括兩個核心要素,一是結合了高品質和自動對焦(AF)速度的索尼影像傳感器;二是預測追焦,可智能預測并追蹤運動物體,從而得到清晰的畫面。
除此之外,還有激光自動對焦傳感器,它以距離傳感技術為基礎,可以在暗光條件下捕捉精彩清晰的圖像。另外,以色感技術為核心的RGBC-IR 傳感器能根據環境光源精確調節白平衡,也就是攝像頭下方閃光燈與激光對焦之間的部分。
除了智能自動與手動兩大拍照模式,包括AR、創意效果在內的這些創意拍照功能應該也是早被索粉熟知的。
此外Xperia XZ身上加入了α系列單電相機的五軸防抖技術,拍攝視頻時可以獲得更好的穩定性,從之前我們的30款手機拍照橫評當中的“視頻穩定性測試”項目當中來看與其他手機相比索尼Xperia XZ畫面抖動感并不強烈。
五軸防抖技術
索尼Xperia XZ評測—Xperia XZ 2300萬像素樣張
樣張部分,2300為你像素的先天優勢使得索尼Xperia XZ的細節解析力極佳,中心邊緣畫質銳度都非常高,對于注重細節的創作者來說尤為重要。而色彩上并無太多調校的痕跡,整體色彩偏真實,從一方面體現了RGBC-IR傳感器對于白平衡極為正確的理解,但對于想要快速出特別是糖水片的用戶來說可能并不適合,而對于“影像極客”來說進行自我的后期調色來說空間還是很大的。
而夜景部分,索尼Xperia XZ的策略在我們的樣張中反應為有意提亮畫面亮度來使大部分暗部可見,這就使得某些大光比條件下光照強烈的部分常常過曝,帶來噪點較多的問題;如果不想出現噪點問題或者對暗部細節沒有太多要求,拍攝時可以手動測光進行干預。
焦距:5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32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時間:1/32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64
曝光時間:1/32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64
曝光時間:1/32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40
曝光時間:1/125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40
曝光時間:1/200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40
曝光時間:1/25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500
曝光時間:1/32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2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320
曝光時間:1/32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3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640
曝光時間:1/5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驍龍820采用了高通首款定制設計的64位四核CPU,擁有四個Kryo核心,最高主頻2.2GHz,其基于三星14nm FinFET工藝制程研發,支持Quick Charge3.0技術,GPU芯片為Adreno 530,DSP數字信號處理器為Hexagon 680,影像處理方面采用了全新設計的Qualcomm Spectra 14-bit雙ISP處理器,最高支持2500萬像素/30fps,吞吐量可以達到1.2GPix/sec(每秒12億像素)。
驍龍820
多媒體性能上,驍龍820支持解碼10-bit的4K分辨率60fps視頻、1080p的240fps視頻和H。265 10-bit/VP9,同時支持解碼采樣率24bit的192kHz FLAC無損格式。除了核心性能,驍龍820的其他素質同樣可謂強悍,這是驍龍芯片持續霸占移動芯片一哥地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驍龍820采用自主Kryo架構 最高主頻達2.2GHz
安兔兔、GeekBench 3與3DMark分數
安兔兔、GeekBench 3與3DMark分數
索尼Xperia XZ的快充直接來自于高通的Quick Charge 3.0,除此之外還有Qnovo適配充電模式,后者可以監控并調整充電電流,避免電池的使用壽命被削弱;而電池保養程序根據平時的使用習慣控制電流,為避免過量充電,它將在充電90%時暫停充電,根據個人習慣,智能完成充電過程。
不靠信仰,依然有足夠誘惑
索尼粉絲通常對這個品牌有著足夠強大的信仰,而作為一個對此并無特殊感情的旁觀者,索尼時常也會靠一些“旁門左道”吸引到我,比如并不堆料的音頻設備依然有著寬松自然的良好聽感;說到Xperia XZ本身,筆者也認為這是一款并非要靠信仰才能吸引到你的機型,外觀足夠出色的手感和質感關鍵還擁有極高的辨識度,2300萬像素的相機擁有足夠高的細節解析,性能快充指紋等當然也無可挑剔;但就像此次的Slogan“極客影像力”一樣,雖然眾多黑科技加身,但就拍照來說軟件上的缺少調校和后期確實會給小白用戶帶來一些困難。
索尼Xperia XZ |
索尼手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