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拍照CCD現在出到130w了,有的還帶有了光學變焦、支持微距和類似暴光補償的功能……那么,手機拍照效果真的能趕上數碼相機么? 答案是否定的!
由于體積所限制,目前手機相機組件都是固定光圈、固定焦距的,無法具備數碼相機所具備的機械快門和機械光圈,以及AF自動對焦功能,這將大大限制的拍照的效果。
只能通過改變CCD的靈敏度(相當于數碼相機的ISO值)和電子快門去適應不同的亮度環境,很顯然,CCD靈敏度的調節范圍非常有限,尤其在低照度條件下,提高CCD靈敏度會導致感光寬容度變窄、顏色還原失真及噪點的增強---只要做一下AB比較,你很容易看出,在同等環境和像素條件下(比如1024X768),A40這樣1000元檔次的DC的照片,在色彩還原、銳利度、清晰度、景深、層次感等各個方面都遠比目前任何一款手機相機的照片明顯要好!
缺乏真正的AF自動對焦系統以及機械光圈,采用廣角定焦結構,照片缺乏景深控制,整體上缺乏層次,尤其在人像和近/微距拍攝時這個缺點顯得尤其突出,
不可能配具強力的閃光燈(燈管和高壓電容體積都很大無法安裝進手機),目前最強的只能安裝高照度超白光LED作1米內的補光照明,夜景能力和效果非常有限。
另外,手機內存比較小,CPU處理速度不夠,也制約了實際拍攝效果,比如可以存儲的照片很有限, 比如130w的N830在1280X960及最精細模式拍照片并要拍下一張,存儲則需要等上近十秒時間,這讓人難以忍受。雖然N830已具備拍攝短片和九畫面連拍功能,但支持的幅面就非常有限。在最精細模式下文件大小也只有200K,說明壓縮比還是比較大,圖象細節有所損失。另外目前高檔拍攝手機都配上了大屏幕TFT真彩LCD內屏,耗電嚴重,電池本身支持時間就不理想,再用來頻繁拍攝,恐怕正常通信就要收到影響。
由于具有了光圈、快門、閃光燈,數碼相機可以組合產生非常豐富的拍攝模式:人像、夜景、前簾或后簾同步、光圈先決,快門先決、
所以,就目前技術而言,即便CCD達到300w 400w,也只能在拍攝幅面上達到DC的水平,拍攝效果想達到普通DC的水平,現在而言還不可能!
可見,手機相機,目前只能定位于娛樂,與真正的概念的數碼相機在功能、拍攝效果上還有很非常明顯分別,與目前主流數碼相機更是無法比擬,它和手機二合為一,隨手可拍,方便攜帶和使用,拍攝的照片可以為手機墻紙和彩信提供素材,從而帶來了許多樂趣,才這是它最誘人之處!
我們也看到,手機相機也在進步,從CMOS到CCD,拍攝幅面從320X240到1280X900,開始有了暴光補償、微距、光學變焦、色彩效果設置等等,隨著技術的發展,手機相機性能和功能也會日趨提高和完善,但由于體積的限制,在它未具有機械快門、光圈、AF自動對焦系統等DC最基本功能結構之前,想達到數碼相機的效果,可以說免談。以后即便做到了,也還有個能做得多好的問題。因為成本體積的限制,手機相機趕上真正的DC 前面恐怕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