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的智能不太夠
智能手機(Smart Phone )大概也是一個最混淆的字眼之一。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的手機才算是“智能”?除了最早期的概念:“手機加上PDA ”以外,它最近又跟3G扯上關系,這又是怎么一回事?
雖然手機的主要功能一直是通話用途,然而其實早在黑白屏幕的年代,許多手機就已經(jīng)內(nèi)建一些方便的功能,例如通訊簿,行事歷,甚至還有游戲。然而并沒有人把這種手機稱為智能手機。
進入網(wǎng)絡多媒體年代,除了原先的通訊簿,行事歷與游戲功能變成彩色外,移動上網(wǎng)可以讓用戶下載圖形鈴聲與游戲等多媒體內(nèi)容,與數(shù)位相機結合還可以拍了照片就傳給朋友。這,也不是智能手機。
手機廠商接著又發(fā)展出透過GPRS通話的對講機功能(稱為PTT ,Push to Talk ),按下手機上的某個按鈕就可以跟一群人通話。此外,錄影錄音,播放MP3 ,甚至拿來當電視遙控器等,都是當紅的應用。
這些手機功能繁多,當然有“充足的智能”。但一般而言它們并不被稱為智能手機,而被稱為“特色手機”(Feature Phone ),筆者戲稱為“有特異功能的手機”。
智能手機意味著開放的操作系統(tǒng)
手機廠在做市場區(qū)隔時,通常不會把所有功能都做在一支手機上(如果有,那就是頂級機種,成本與售價也高),因此會推出有相機功能但是不能放MP3 的手機,或者是能當對講機但不能拍照的手機等等。
需要ALL In One功能的人,以及能接受All In One功能手機高價位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因此如前所述,“讓手機具有某種單一的特異化功能”變成了廠商與消費者皆大歡喜的選擇。此之謂Feature Phone 。
把所有功能都做在一支手機上,廠商生產(chǎn)成本當然也較高,因為每一款Feature Phone 都牽動到硬件更動。如果手機能像電腦一樣,有個內(nèi)建操作系統(tǒng),所有功能以軟件的方式來實現(xiàn),是不是方便多了?
例如,只要在手機上安裝軟件,瞬間就具有對講機功能。或只要安裝軟件,瞬間就具有播放MP3 的功能。此種架構需要一個類似Windows 的操作系統(tǒng)內(nèi)建手機中,以及愿意幫這個操作系統(tǒng)寫軟件的廠商。
這就是智能手機,一個類似電腦環(huán)境的開放架構。以往的Feature Phone 是手機制造商從軟件到硬件的生產(chǎn)全包了,其他人無緣參與。但是智能手機卻讓眾多的軟件廠商可以在手機上開發(fā)各種軟件。
競爭激烈的操作系統(tǒng)市場
因此很直覺的想法是,把微軟操作系統(tǒng)直接搬到手機上。手機瞬間有了微軟Office,可開啟與編寫Word與Excel ,也有Outlook 可收發(fā)郵件與管理聯(lián)絡人和行事歷,也有Media Player可放MP3 與影片。
想把手機當成電視機遙控器?只要手機上有紅外線通訊埠,寫個軟件安裝進去就有這個功能了。安裝軟件的方式,可以透過手機與電腦連線來安裝,也可以透過瀏覽器上網(wǎng)下載后安裝。
這種“可以任意玩弄手機”的自由,大概是手機用戶以往無法體驗的。不過對于PDA 的用戶來說,此種使用經(jīng)驗卻早已習慣。在PDA 市場看似飽和的情況下,制造商也正往智能手機的路前進。
傳統(tǒng)手機制造商當然也不甘示弱,也有相對應的操作系統(tǒng)與來自PDA 制造商的操作系統(tǒng)Palm OS ,以及微軟的操作系統(tǒng)相抗衡,此套稱為 Symbian 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tǒng)被寄予厚望。
智能手機為什么重要?想像一下,未來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隨身萬能裝置。這個裝置可以用來講電話,上網(wǎng),遙控數(shù)字家庭里的電器,聽音樂,照相,甚至于用來取代信用卡。
這樣的遠景雖然還要好多年才能實現(xiàn),但是智能手機市場卻可被視為此種未來的前哨戰(zhàn)。雖然目前對于廠商來說,這只不過是“往更高毛利的市場移動”的自然反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