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充電器的原理是先恒流充電,大小一般為1C(電池容量)小點,解釋下:如果是500MAH的電池的話恒流充電電流為500MA,一般0.5小時能充到容量的一半,電壓到4.2V的時候采用恒壓充電,充電電流是逐步降低的,在2小時的時候基本充滿,這時充電電流已經很小了(涓流)。為什么充電器上邊都有限制充電電壓在4.2v,鋰電超過4.2v,底于2.2v的話可能永久損害電池,所以過充,過放都不好。
現在產家做的充電器充電電流一般都比較大,500-700MAH吧,萬能充在200-400MAH,充電電流大點充的也快點。就是為什么用原裝充電器一般2-3小時手機就顯示充滿的緣故。一般充4小時足以,充滿后電流已經很小很小,后邊10小時只是插在上邊沒什么用。我們可以感覺下充電的時候充電器和電池都會發熱,4小時后你去摸摸感覺下,一般是涼涼的。
鋰電池放電跟鎳電池不一樣,鋰電池放電電壓是逐步降低的,到手機提示的時候就該充電了,不要等到用到關機,容易損害電池的。
正確的充電方法是手機提示充電的時候開始充,充電提示充滿適當延長下時間(1到2小時足以),如果你愿意插在手機上我也不反對。(如果碰到設計不好的充電器充壞了電池不要找我,為什么廠家強調要用原裝充電器這下你明白了吧)。如果充電的時候電池發熱不嚴重,開關機充都沒關系。發熱厲害的建議把電池拿下手機充。
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見可以參考下(鋰離子充電器的設計),里邊有很詳細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