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去MOTO的客服,剛買的E398出了問題,講一分鐘左右對方就聽不到我說話了。去了以后結(jié)果大吃一驚,好多修E398的,大體分兩類:一是手機話音不送達的,就是我手機的毛病,講著講著對方就聽不到了;二是手機自帶的32M擴展卡與手機不兼容,鈴聲圖片等下載完手機不顯示、找不到。檢測完畢,客服MM說建議換新機,旁邊的GG發(fā)話了:換機的時候看看卡有沒有問題,別換個新的又有我們手機的毛!因為買了才一星期,順利的換機了---通話5分鐘(自費),沒問題---跑到商場的客服下鈴聲圖片,順利---開機看,啥都沒有,暈~~~從一個坑跳入了另一個坑!下定決心退掉,其實心中非重舍不得,E398的樣子、功能、性價比都非常好,如果不是存在大范圍的致命弱點,我寧愿換、直到有一臺好機器。
購機、退機約一星期后,北京MOTO客服給我打電話回訪,上來就直呼姓名也不說來歷,直到我問才說是MOTO客服的(感覺比較沒禮貌),問手機使用情況怎么樣?我說退了,有些問題。話沒說完對方就說謝謝想掛機,我執(zhí)意說完機器存在的問題,對方已經(jīng)不耐煩,匆匆“不打擾了,謝謝”,掛機了事?傮w感覺,MOTO的質(zhì)量控制體系有問題,或者沒有把質(zhì)量放在首位,否則不會有大量存在質(zhì)量問題的手機投向市場;客服維修情況的反饋應該也不及時,否則不會持續(xù)這么長時間都沒有解決問題;最令我不解的是,在我退機后一周的客服回訪,目的是什么?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還是走形式主意?如果是后者,奉勸還是不要浪費自己與顧客(或曾經(jīng)顧客)的時間和金錢了.一直都用MOTO的手機,從998開始,現(xiàn)在傷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