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選機論壇看了這么長時間,發現有兩個很不好的趨勢。一是只要購機者想買功能豐富一些的機型,推薦的基本上就是智能手機。二是若有購機者要求性價比高一些的手機,推薦的十有八九都是水貨。那么是否只有智能手機才代表手機未來的發展趨勢呢?又是不是只有水貨才更能體現出手機的性價比呢?本文專門討論智能手機的弊端。
首先給大家說明一下幾大智能操作系統的區別:
SYMBIAN:這是一個由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等公司參股成立的一家專門為掌上設備開發智能操作系統的公司所出品。目前主要的操作平臺有S40和S60兩種,每個平臺又分別有數個版本如S40第三版,S60第二版等等。該操作系統的特點是:對手機硬件要求較低,運行程序較小,系統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三方應用軟件豐富。諾基亞主導其市場。
WINDOWS MOBILE:這個系統是由微軟公司針對智能手機,PDA等掌上設備開發的,分為PPC,SMARTPHONE和CE三個子系統。區別在于,PPC是以觸摸屏和手寫輸入作為操作方式,SP是以鍵盤輸入作為操作方式,CE系統較為封閉,可用軟件稀少。該操作系統對手機硬件要求較高且和其他系統相比,與電腦有良好的互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PC實現資源共享。但是系統穩定性較差,應用軟件較豐富。HTC,惠普主導其市場
LINUX:這個系統的特點是源代碼開放,不象前面兩個系統需要向開發公司交納版權費用。因此受到廣大手機廠家尤其是國產廠家的青睞。缺點是至今沒有一個業界統一的標準,所以三方軟件稀少。摩托羅拉主導其市場。可是摩托越來越想把LINUX打造成一個娛樂的系統,所以該系統的商用性不強。需要注意的是,國產廠商的許多號稱LINUX系統的手機由于缺乏最基本的三方軟件的支持,所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手機。
可以簡單的說,智能手機就是一部“可以裝載三方軟件增加功能并可實現多任務操作的”普通手機。雖然有這樣的優勢,可以下的幾大弊端卻注定了它無法成為手機市場的主旋律。
外型:目前的手機講究輕薄,從“刀鋒系列”,“華鉑系列”的熱賣可見一斑。可智能手機由于內部的元件,處理器比普通手機更加復雜,自然是與“輕薄”二字無關了。看了這么多,能把重量控制在100克,厚度控制在18毫米以內的就只有HTC 710和松下X800了。就連超薄手機霸主三星,在生產D728時,也只能把厚度和重量分別控制在22毫米和107克上了。實在瘦不下來啊!
待機時間:由于智能手機的處理器要耗費巨大的電力,再加上很多用戶又不記得每次用完后退出全部程序,以為按一下掛機鍵就完事了,導致很多程序后臺運行,使得智能手機雖然普遍標配了1000毫安左右的電池,可待機時間長的卻寥寥無幾。而智能手機的重要客戶群—商務用戶又是對待機時間最有要求的,這就使他們不得不做電池大戶或者每日一充了。就算用作娛樂吧,誰又愿意自己的手機只能聽幾小時的音樂或者只能看一部電影就沒電了?我想這是飛利浦一直不敢進軍智能手機的一個重要原因(968好象不能算智能手機)。
屏幕:真佩服諾基亞S60第一/第二版用戶,花上幾千塊錢卻只能對著那塊顯示面積超過⒉0英寸,分辨率卻只有176×208像素的屏幕看電子書,上網和打游戲。顆粒感有多么嚴重可想而知。就算是PPC用戶又怎樣?雖然屏幕分辨率達到了QVGA水準,可顯示尺寸有⒉8寸,說沒有顆粒感估計只有夏普的CG-ASV屏幕才有這本事了。而且屏幕本身就是耗電大戶,那么大的屏幕肯定要用來上網或者看電影,電池也只好被折磨的死去活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