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細節的完善,應用重心的變化與統一
前文中我們已經說到,因為這七代Gphone本身就有不同的市場定位,這使得我們完全以它們的配置和表現來作為衡量Android系統發展的標準就有些不科學,因此在應用這一環節上,我們不妨將注意力放在細節和應用重心等方面,來感受在不同階段Android系統所帶來的不同用戶體驗。
系統不斷升級完善
作為手機應用,從1.5、1.6到2.0、2.1,Android系統在功能方面不斷完善。
1.5版就開始的屏幕虛擬鍵盤、瀏覽器當中的復制/粘貼,以及在重力感應器的支持下,應用程序隨著機身狀態而翻轉等配置與功能都得以延續;在1.6版改進的有拍照界面和多媒體娛樂性能;到了2.0版之后,Android重新整理了操作界面,包括聯系人名單、瀏覽器界面和虛擬鍵盤等方面都經過了重新的調整,也許很多用戶并沒有發現有特別大的變動,但會有“越來越好用了”的感覺,因為Google確實是下了工夫,在細節上有動作的。
不斷充實的移動互聯網概念
其次是移動互聯網的概念,這被認為是Android系統一切賣點的集中,或者說Android系統所做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達到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效果。
Android系統一切賣點的集中——應用
當然這從G1開始就有所表現,全面內置Google的網絡功能,Gmail、Google地圖、YouTube視頻、Google搜索、Google Market、Picasa相冊、Google日歷等應用一應俱全(至于國內能用多少我們先不管);到了1.6版我們發現在原生待機界面上增加了快速搜索框(這個框子在2.2版已經支持網頁、聯系人、本機文件和Google Market四個搜索范圍了),另外Google Market也進行了完全的重新設計;到了2.0版以后Google地圖繼續升級,因為對HTML5提供了支持,網頁瀏覽體驗也更加出色,另外還新增了對Microsoft Exchange的支持,尤其是商務人士顯然會對此拍手稱快。
“開源”的冷與熱
相比“移動互聯網”概念的一路向前,Android的另一個重要概念“開源”,卻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方式。
Android的另一個重要概念“開源”
Gphone剛推出的時候我們隨處可見“開源”的宣傳,但隨著產品的發展,開源與否似乎不再重要,尤其是對于普通用戶而言,我們不是用“開源”而是用產品,我們關心的是產品究竟能夠實現什么,開源根本就是只屬于開發者、程序員、內容提供商、運營商、終端商這類群體的名詞。如果說這七代Gphone的表現還不算明顯的話,摩托羅拉和聯想顯然是徹底貫徹了這種認識,摩托羅拉的多款Gphone和聯想的樂Phone都希望用造型、操作和最熱門的SNS功能來調動廣大普通用戶的熱情,讓Android真正走進普通用戶的日常生活。
摩托羅拉與Google的合作讓Android真正走進普通用戶的日常生活
畢竟,“開源”的目的也是吸引更多力量的加入,最終讓這一系統變得普及,這和當下的終端廠商力求贏得用戶認同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這就是我們說的“應用重心的變化與統一”,當然,最終獲益的也是普通用戶,我們不用把精力浪費在琢磨這些專有名詞上,選購產品時也更加客觀和現實。
總結:
1.Google始終在完善細節,提高用戶體驗。
2.移動互聯網概念始終在貫徹和推進,力求深入到每一個普通用戶的日常生活當中。
3.“開源”的概念逐漸在面向消費者的宣傳當中淡出,突出實際應用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