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的潘泳和25歲的潘磊兩兄弟的發明創造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卻絕對具有創新意義。他們發明的“ 蘋果皮”是指一個內置了通信模塊的皮套,如果將蘋果的 媒體播放器 ipod touch 套在這個皮套里,再在里面安裝上撥號和短信軟件,這個媒體播放器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一個“iphone 手機 ”。
神奇的“ 蘋果皮”
這個創意為公眾所知曉源自一段網絡視頻。今年7月,在一家視頻網站上出現一段名叫《再也不用一手拿 touch ,一手拿手機啦》的視頻,這段視頻沒有旁白,也沒有文字介紹,晃動的鏡頭中,只有一雙手在操作。
這段一分零九秒的視頻演示的就是將蘋果 ipod touch 裝入一個黑色的皮套里,然后點擊屏幕撥通中國移動的客服熱線10086,隨后聽筒里就傳來了客服人員的聲音。
這段視頻一經露面,立刻吸引了大批“ 蘋果迷”的注意,他們絕對沒有想到,這個神奇的皮套竟然可以把價值1000多元的ipod touch 改造成價格昂貴的iphone 手機。來自國內外的網友們開始興致盎然地關注這個神奇的皮套,很快,“ 蘋果皮”、“衍生科技”和潘氏兄弟便進入了公眾的視線。
“ 蘋果皮”便是這個皮套的名字,而衍生科技則是潘氏兄弟為之注冊的公司名稱。可能是由于對媒體還有些陌生,也可能是醉心于研發的人都 很低調,記者幾經輾轉,也未能完成對他們本人的采訪,只是從和他們有過接觸的幾位廣東媒體朋友口中得知,這兩兄弟很少面對媒體的鏡頭。就是面對媒體鏡頭, 他們也要求只能是背影,只有境外媒體可以用正面,因為“境外媒體的采訪國內很少有人知道”。
潘氏兄弟和衍生科技對外發布信息的主要渠道是“ 蘋果皮”論壇和十幾個 QQ 群。“ 蘋果皮”論壇記錄了“ 蘋果皮”的研發進展,以及對網友提出的各種問題的解答。預定9月20日上市,并將為首批預定用戶免費贈送產品的信息也是通過這個平臺發布出去的。
據廣東媒體朋友介紹,弟弟潘泳是蘋果產品的鐵桿粉絲,又是一個優秀的技術開發人才。其開發“ 蘋果皮”的原始動力,是由于自己喜歡iphone。但是高昂 的價格卻讓他望而卻步,于是他就琢磨是否可以將蘋果 ipod touch 改造成手機,因為除了通話和短信功能之外,ipod touch 和iphone外觀和功能幾乎完全一致,但是價格卻相差好幾千元。
出身難以界定
潘氏兄弟就沿著這個思路進行了“沒白天、沒黑夜”的研發,幾經改進,“ 蘋果皮”已經趨于完善。國內某手機網站對其所做的評測結果顯示,除了一些功能上的 小缺陷和不能上網外,套上“ 蘋果皮”的ipod touch 已經能夠像iphone一樣接打電話和收發短信,在地鐵、公路等區域的測試也顯示功能正常,和三大運營商之間的跨網通信聯系也沒有問題。
“在我看來,這個產品會很有市場,這是一個很棒的創意。”深圳一家手機制造商沃達公司負責人王耀然對“ 蘋果皮”興趣盎然,同樣對此產生興趣的商家還很 多。據了解,在“ 蘋果皮”的創意流傳出來之后,一些類似產品已經上市,目前在中關村電子賣場已經可以找到,甚至一家美國公司都已經決定將把這款“革命性產 品”引入美國。
“他們應該在第一時間去申請專利。”王耀然說,潘氏兄弟各方面的實力顯然不能和專業的手機廠商相比,這樣的手機廠商在深圳有上千家,只要有思路,幾天就可以仿造出來了。如果潘氏兄弟申請了專利,其他廠家的“ 蘋果皮”可能就不會先于衍生科技的產品上市了。
申請專利的事情潘氏兄弟也曾經考慮過。廣東媒體朋友援引潘氏兄弟的話說,他們現在也搞不清這個產品能不能申請技術專利?審批需要多少精力和時間?盡管咨詢了相關人士,他們還是沒有搞清楚,再加上他們本來也沒有運作公司和產品的經歷,申請專利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記 者就此問題咨詢了國家專利局相關人士,該人士告訴記者,“ 蘋果皮”可以歸屬通信組件按照實用新型申請專利,但是目前市面上已經有相關產品,這在專利申請時 就要考慮該技術是否屬于公開技術,如果屬于公開技術,那么就沒法再申請專利。另外,該專利審批周期不到一年,費用也就幾千元。
而對于該做法是否侵犯蘋果專利一事,相關各方也莫衷一是。有法律人士認為,“ 蘋果皮”作為一款外置模塊,它必須“侵入”或“根植”于ipod touch 的現有程序,然后為之添加通話功能,這就涉嫌侵犯了ipod touch 的著作權。此外,潘氏兄弟將ipod touch 改造后,功效等同于iphone,這又涉嫌侵犯iphone的專利權。
同時也有法律界人士認為,“ 蘋果皮”不構成侵權, 即使對簿公堂,也不是毫無勝算。北京京元律師事務所律師元慶認為,根據“法無禁止即允許”的原理,經過邏輯推理,而不是通過不正當手段破解專利軟件的行為 不構成知識產權侵權。而且“ 蘋果皮”本身并沒有破壞ipod touch 的完整性,在上面安裝軟件本來就是其特征之一,而且屬于用戶個人行為,“ 蘋果皮”屬于配合使用的技術和產品,擁有獨立的知識產權。
蘋果和聯通均不表態
另一個頗顯尷尬的問題是,“ 蘋果皮”是屬于通信產品還是電子配件?能否獲得相關部門的入網許可?大多業內人士認為,從表面上看來,這個產品屬于電子配件,但是細細想想,它其實就是一個不含顯示屏的手機。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歸屬手機,其檢測項目就比較復雜,費用也要十多萬元,需要“ 蘋果皮”的各項研發和測試必須達到專業水準,這對潘氏兄弟來說顯然難以承受。
更多的網友則傾向于“ 蘋果皮”就是一個電子配件,它的出現將使眾多囊中羞澀的蘋果迷圓上擁有iphone的夢想,而這正是蘋果公司最不愿看到的。
蘋果中國公司對此尚無回應。蘋果中國公司公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其他廠商的產品,蘋果不做任何評論,至于將來在ipod touch 的升級產品上,蘋果依然對此置之不理,還是采取合作抑或排斥的態度,這需要蘋果公司總部來綜合考慮。
蘋果 iphone的中國合作運營商中國聯通目前也沒將這事納入應對考慮范圍。不過有消息稱,有中國聯通員工通過非正式渠道和潘氏兄弟有過接觸,希望“蘋 果皮”能只支持中國聯通SIM卡,不過最終也沒有下文。這點在中國聯通沒有得到證實,中國聯通綜合部相關人士表示對“ 蘋果皮”了解不多,聯通也沒有正式態 度可以公布。該人士同時稱,“ 蘋果皮”侵占的是蘋果 iphone裸機的市場,而目前,聯通已經有意放棄銷售iphone裸機,因為沒有話費捆綁的話,裸機 銷售不能給聯通帶來收益。
對于“ 蘋果皮”的前景,潘氏兄弟自己也說不清楚,但其受到熱捧也是事實,這個尚無法“驗明正身”的發明創造將會給業界帶來怎樣的影響,目前還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