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二季度手機市場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有了11.3%的增長,非智能手機市場則出現萎縮,這也是自09年第三季度以來的首次下滑。根據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的調查,第二季度全球共出貨3.6540億部手機,對比去年同期的3.284億部有了11.3%的增長,但增幅比IDC預期的13.3%要低了2個百分點,比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速度也有所放緩。

前五大手機制造商出貨量及市場份額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第二季度非智能手機市場與去年相比有所萎縮。其中發達國家的情況尤為明顯,例如美國、日本和西歐,這些國家的消費者都開始迅速轉向智能手機。這是自2009年第三季度以來非智能手機市場首次出現萎縮勢頭。
“非智能手機市場的萎縮向世界上的頭幾大手機制造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Kevin Restivo表示,“Micromax,TCL-阿爾卡特,以及華為這些廠商推出的低價手機競爭力非常強勁,因此即便是諾基亞這樣的巨頭也正在非智能手機市場失去自己原本的地位。”
“盡管非智能手機市場發生了萎縮,但我們要看到,整個手機市場還是取得了兩位數字的增幅,這說明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發展喜人,”Ramon Llamas補充道,智能手機已經成為過去幾個季度手機市場進一步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這當然是一個過渡期,持續增長的數字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地區性分析
亞洲/太平洋區:受諾基亞在中國進行的渠道庫存調整影響,原本就疲軟的亞洲/太平洋區市場愈加低迷;蘋果則憑借iPhone 4一款產品占領了市場;同樣,東南亞的一些地區性品牌,例如CSL、Nexian、Q-Mobile以及Wellcom都在Android智能手機銷售方面取得了突破,中國廠商也在印度及東南亞的低端市場贏得了一定的市場;而日本方面,地震造成的缺貨迫使制造商不得不在六月才能發售新品,這為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西歐地區:對比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市場規模進一步縮小。非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的同時,智能手機出貨量則緩慢增長(手機廠商和運營商正削減庫存量,為第三季度新品發售做準備)。盡管由于受到國內動亂影響,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手機銷量受到很大影響,但CEMA市場仍表現良好;三星市場份額上漲;中國本土品牌也在繼續在這個地區戰略推進。
北美地區:智能手機再次獲得關注,這是和低廉的價格、關鍵性產品以及更好的渠道營銷手段分不開的。具體來說,Android智能手機進一步擴大了其在美國市場的領先優勢,并借助三星、摩托羅拉、HTC以及LG等廠商的良好表現,在加拿大市場取得了巨大進展。與此同時,非智能手機的需求量繼續下跌,但部分有特色的非智能手機仍有一定市場。隨著北美市場消費者消費重心的繼續轉變(向智能手機),IDC預測非智能手機在未來的市場份額將會進一步下跌。
拉丁美洲地區:低價社交型手機引領著本地區手機市場。憑借低價優勢,部分Android手機也在數個拉丁美洲國家開始流行。毫無疑問,除了應用程序和手機特性之外,價格將是本地區Android手機市場表現差異的一個關鍵要素。
五大手機供貨商
由于在優勢地區(中國和歐洲)的存貨產生阻滯,諾基亞全球手機制造商榜首的地位在過去一個季度中被動搖了——出貨量同比去年大幅下降。過去一個季度諾基亞的亮點在于雙卡設備的推出,這些設備在第二季度為諾基亞帶來了260萬的銷量。從長期來看,諾基亞能否崛起就在于其WindowsPhone 7手機的表現了,它也將會是諾基亞未來發展的重心。同時,諾基亞也在試著利用搭載Symbian系統的低價手機來保證一定的出貨量。
同比去年第二季度,三星取得了兩位數字的增長,增長勢頭僅比手機市場總增幅略低,非常強勁。和其他供貨商一樣,它也意識到了非智能手機市場的不景氣,并憑借GALAXY系列Android手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進一步縮小著與行業巨頭諾基亞之間的差距。預計三星會在下半年保持強勁的勢頭,繼續緊緊追趕諾基亞。
LG電子在第二季度保住了第三名的位置,部分程度上歸功于Optimus系列智能手機的大賣。然而,一系列不利因素正在考驗著這家韓國企業——例如智能手機發布頻率過慢,競爭對手的壓力,它也隨之調低了自己的市場預期。如果LG表現持續低迷的話,它很可能被其他競爭對手奪走第三名的位置。
僅憑借iPhone系列的產品,蘋果就占據了第四名的位置,而且在iPhone 4已經上市一年多的情況下,蘋果依然保持了強勁的勢頭。同比增幅達三位數的出貨量也讓蘋果的市場份額相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蘋果能否將其產品成功推廣到發展中國家,是它未來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坎兒。
在過去的這個季度,中國本土廠商中興排到了第五名的位置。憑借Blade以及Racer取得的巨大成功,中興正穩步在智能手機市場攻城略地,其將于下半年面世的Libra、Skate以及Amigo機型,也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我們期待它能夠有更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