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消費者購買手機時,都常常把手機的硬件作為衡量手機優劣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而在眾多手機硬件參數中,處理器(CPU)則一個重要的標準。從若干年前,1GHz、雙核、1.5GHz、四核等的名詞只可能出現在傳統的DIY領域,而隨著手機處理器的迅速發展,今年將成為四核手機的元年。而消費者應該如何根據不同的“芯”來選擇手機呢?以下筆者與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淺談手機處理器發展
手機處理器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手機功能的需求。記得諾基亞的塞班系統年代,手機除了打電話、發短信外,就只能玩一些很簡單的游戲,而Android系統的出現,令到手機的功能得到了徹底的改變,從屏幕分辨率、游戲的畫質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就正如當年微軟Windows Vista系統促進了電腦硬件的發展一樣,Android系統的出現對手機的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東芝推出了全球首款采用1GHz處理器的手機——TG01,該機采用的是高通公司SnapDragon處理器,型號為QSD8250。手機硬件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在2010年底,LG率先發布了全球首款搭載雙核處理器的手機Optimus 2X(型號為P990),該機采用的是nVIDIA公司提供的Tegra 2平臺,具有1GHz的主頻。而在2011年,雙核手機呈現爆發性的增長,除了nVIDIA公司外,高通、德州儀器(TI)、三星都推出了自己的雙核產品,為各大手機廠商提供了現成的雙核平臺,促進了雙核手機的發展。2011年也成為了名符其實的雙核手機元年。
在今年初的CES和MWC兩個電子展會上,四核手機成為其中一個關鍵字,nVIDIA公司推出了Tegra 3四核平臺,而國內品牌華為更是推出了自家研發的海思(K3V2)四核平臺及相差的終端產品。本月,HTC首款四核手機One X正式開售,這也是全球首款上市的四核手機。魅族也發布了倍受關注的四核版MX,依然采用由三星提供的四核平臺。無獨有偶,三星也表示將是于5月初發布期待已久的Galaxy SIII手機。全面吹響四核大戰的號角。
手機處理器生產廠商介紹簡單介紹了手機處理器的發展歷史,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幾家手機處理器的生產廠商。在傳統的桌面處理器領域只有Intel和AMD兩大巨頭,而在手機處理器領域則有多家廠商相互競爭,其中以高通、德州儀器、nVIDIA三家的規模和影響力最大。
高通旗下的驍龍處理器Logo
高通(Qualcomm)公司以住給人的印象都是專注于網絡專利方面,對全球的3G網絡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不過近年來高通也開始著力于硬件方面的研發。高通旗下有著名的芯片組解決方案--Snapdragon(其中文為:驍龍),該方案結合了業內領先的3G/4G移動寬帶技術與高通公司自有的基于ARM的微處理器內核、強大的多媒體功能、3D圖形功能和GPS引擎。而驍龍平臺芯片組中MSM7227、QSD8250、MSM8255、MSM8260等產品應用在許多的熱門手機上。
德州儀器(TI)品牌Logo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簡稱TI,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為現實世界的信號處理提供創新的數字信號處理(DSP)及模擬器件技術。除半導體業務外,還提供包括傳感與控制、教育產品和數字光源處理解決方案。德州儀器推出不少著名的手機處理器,其中以OMAP 3430和3630最為人熟悉。
nVIDIA(英偉達)品牌Logo
nVIDIA(中文名稱:英偉達),是一家以設計顯示芯片和主板芯片組為主的半導體公司。nVIDIA亦會設計游戲機內核,例如Xbox和PlayStation 3。nVIDIA最出名的產品線是為游戲而設的GeForce顯示卡系列,為專業工作站而設的Quadro顯卡系列,和用于計算機主板的nForce芯片組系列。近年來nVIDIA開始移動終端領域的研發,其中最為在熟悉的產品就是Tegra 2雙核、Tegra 3四核處理器。
除了上面介紹的三家現在主要的手機處理器生產商外,三星和華為(未正式上市)手機也有采用自家研發的處理產品,桌面處理器領域的巨頭英特爾(Inter)也將推其移動領域的產品,而聯發科(MTK)也已經推出不少入門的處理器產品,市場的競爭在不斷加劇。
不同品牌處理器的區別和選擇上面介紹簡單介紹是手機處理器近年來發展的情況,也許會有人覺得,只要選擇多核、高主頻的手機不就是最好的嗎?而兩款1.5GHz雙核手機處理器應該都是一樣的吧?其實不同品牌的處理器除了在那些復雜的生產工藝、核心架構等參數存在差異外,在軟件應用上也有所不同。
了解DIY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一些大型的游戲都會針對硬件做優化,這里的硬件主要指顯卡(nVIDIA和AMD),為是就是追求更好的游戲性能。而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手機領域,一些游戲會為不同品牌的手機處理器推出專門的版本,簡單地說是為A品牌處理器定制的游戲版本,不能在采用D品牌處理器的手機上運行。因此大家在選擇手機時應該了解其處理器的兼容性是否夠強。
在高通、德州儀器、nVIDIA這三家主要的CPU生產廠商中,以高通驍龍平臺的產品兼容性最為出色,這是因為采用高通驍龍系列CPU的手機產品眾多,在中端單核手機中,有不少是采用高通驍龍MSM8255平臺,而高端雙核手機方面,MSM8260也占了一少的比例,如我們熟悉的HTC Sensation、索尼LT26i、OPPO X905、小米手機等出色的機型均采用這個雙核平臺,因此也令高通驍龍系列CPU的兼容性較其他品牌出色。
手機領域的處理器不僅只包括中央處理器這么簡單,很多時候都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解決方案,例如集成了GPU和通訊模塊,組成一個功能全面的平臺(或者方案),手機廠商可以降低開發成本和難度。而由于高通公司在通訊技術方面有很多專利,因此其驍龍平臺無論是性能還是價格方面均比其他廠商的有一定優勢,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會有那么手機廠商選擇其產品。
而在本月25號,高通也正式發布了旗下的驍龍S4系列產品,包括了雙核MSM8960和四核APQ8064,每核心主頻最高達1.5/ 1.7GHz。MSM8960集成支持DX9.3和OpenGL ES 2.0的Adreno 225圖形處理器,APQ8064集成支持DX9.3、OpenGL ES 3.0“Halti”及OpenCL1.1的Adreno 320圖形處理器,將手機處理器的性能推向一個新高。
總結近兩三年,手機處理器的發展速度甚至說已經超越了摩爾法則,這高速的發展相信短期都不會有明顯的下降,PC領域傳統的巨頭英特爾也于今年正式進軍移動處理器市場,競爭相信還會進一步加劇。而廣大消費者購買智能手機時,除了要考慮手機品牌外,還建議留意一下其采用的處理器型號與廠商,處理器在游戲方面的兼容性也是值得大家關注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