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手機圖什么?
企業為搶入口
“今年的手機市場不是紅海,是血海。”這是周鴻?的判斷。不少國內手機企業負責人也表示,現在的手機市場,在慘烈的競爭之下,已經不僅僅是低利潤,根本就是零利潤。既然賺不到錢,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前赴后繼樂此不疲呢?搶入口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不管這個入口是移動互聯網還是智能家居或者移動健康,反正先搶到再說。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表示,自從移動互聯網浪潮爆發,傳統互聯網公司的危機感遠大于手機廠商,因為在PC互聯網時代已經掌控的入口可能被蠶食或者被新崛起者掠奪,而掌握入口的最佳手段是手機。傳統家電廠商被蠱惑的原動力則來自于幻想中美好無比的智能家居,既然手機要和自己的核心業務家電互聯互通,趁機切入手機也是很自然的延伸。
名人想賺快錢
對于明星名人來說,做手機和“入口”完全沒關系,隱藏在背后的其實是一個簡單而又老套的商業邏輯——賺快錢。
多年之前,大批山寨手機廠商其實就是這種玩法:制造出價格低成本更低的手機,利用營銷手法短期內取得大銷量,之后抽身走人。不過,在如今沒有利潤可言的手機行業,這種玩法已經不切實際了。不過話無絕對,明星概念還是給了“快錢”新的機會。據悉,前面提到的明星名人,實際不過是被人扛出來的招牌,他們本人并不出錢,相反還會收錢,而背后的運作人正是希望利用明星效應賺快錢。
分析
手機熱短時間內難退燒
手機熱到底會不會退燒?從記者接觸到的手機企業負責人的表述看,大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在傳統的手機巨頭們看來,這一輪的全民造手機熱更多的是一股虛火,在大浪淘沙過后,手機市場只會剩下排名前幾的廠商,大多數的新入者都會碰個頭破血流鎩羽而歸;不過,在那些新興力量看來,手機熱還是會持續燒下去。不管是哪種觀點都不否認,手機熱短時間內很難退燒。
曾經的網易副總編輯,如今的大可樂手機CEO丁秀洪就認為,支撐國內手機市場長期熱下去的原因,一是市場足夠大,每年四五億部的銷量,加上不斷洗牌,甚至有大品牌倒下,這讓后來者一直都會心存希望,特別是前面還有小米這樣的榜樣效應;二是在所有的電子產品中,論創新性、技術升級速度,手機都是第一位的,在各大門戶網站的科技頻道中,手機頻道也是關注度最高的,市場變化和需求會進一步催生出熱度。“手機市場還是會持續熱下去,只是這種熱會伴隨著不斷的洗牌,會不斷有新的企業進來,也不斷有企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