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推動了SIM卡從大到小的發展:SIM大卡、microSIM卡(小卡)、nano SIM卡(微型卡)。早在2011年,蘋果公司向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申請了一項虛擬SIM卡專利。
但,eSIM在商用的路上走得比較慢。
運營商通過SIM卡握住了大批量的用戶。可以說,SIM卡就是運營商駐守“領地”的一道“壁壘”。然而,運營商并不愿意失去這個領地。目前歐洲主要運營商已經商用eSIM了,國內進程比較慢。目前業內一直認為eSIM應用在物聯網領域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
中國聯通:搶跑
早在2015年中國聯通制定了基于eSIM發展消費物聯網業務的戰略,打造自主開發的eSIM管理平臺;2017年初,eSIM平臺開通;2017年4月,eSIM獨立號碼業務上線。
2018年3月7日,中國聯通宣布,正式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6座城市率先啟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的辦理。
4月26日,在“中國聯通2018年合作伙伴大會暨通信信息終端交易會”上,中國聯通攜手高通、阿里、科大訊飛等產業合作伙伴共同發起成立eSIM產業合作聯盟。
同時,中國聯通將拿出雙百億進行終端補貼,具體為100億元電子劵+100億元分期貨;針對渠道供應鏈提供120億元的金融資源,其中20億元用于供應鏈金融,100億元用于消費金融;針對與互聯網企業的內容流量合作,中國聯通將拿出60億GB流量的推廣資源。
據了解,未來中國聯通將依靠在eSIM領域所形成的業務以及平臺兩大優勢持續開發,進一步聚焦技術、平臺、產品、服務四大層面和產業鏈進行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