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外觀設計
設計曾經是國貨手機的短板,以至于早期的產品給大家留下了山寨、貼牌等印象,不過近一兩年的產品當中涌現出了不少在設計方面不乏亮點的產品,雖說也會多少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在借鑒中尋求創新也是一條產品發展的必經之路。
錘子和一加的設計在同質化的國內手機圈中算是比較出挑的,但就像我們之前說的一樣,兩者的ID設計是迥然不同的風格。錘子的對稱式設計是老羅強迫癥的真實寫照,濃濃的蘋果風是它給多數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而一加則走的是極致簡約路線,雖說是新品牌,但是我們也在一加手機上看到了OPPO的影子,畢竟劉作虎曾在OPPO任職多年,所以產品設計理念的延續倒也不足為奇。
錘子手機的機身重量為167g,手感更加厚實,一加的機身重量為160g,機身的設計更加輕薄,7g的差值在手中還是能夠明顯感覺得到的。不過一加的三圍(152.9×75.9×8.9mm)要略大于錘子(141×67.74×8.23mm),也就導致正常握持狀態下拇指的實際可操作區域要比錘子小。
單手握持示意圖
屏幕方面,錘子和一加均采用了1080p的日本JDI屏幕,整體顯示效果自然不必多說,后面的文章當中我們也會帶來專項對比。有別的是錘子的4.95英寸屏幕441ppi的像素密度上要略優于一加的403ppi,但這也早已超出了肉眼可以識別的范圍,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另外一加在屏幕的設計上采用了“懸浮屏幕”的概念,即屏幕高于中框水平面0.5mm,按官方的說法是可以有效的降低屏幕摔碎的概率。
是實用還是噱頭?
錘子手機罕見的加入了實體按鍵,而一加仍然沿用了主流的觸控按鍵。實體按鍵的設計算是錘子的一大爭議,暫且不說實體按鍵的誤觸幾率到底比觸控按鍵低多少,實體按鍵還需要考慮按鍵的壽命問題,長時間使用之后能否保證按鍵不松動并且依舊靈敏,這些潛在的問題都是不容忽視的。
實體按鍵 VS 觸控按鍵
錘子和一加的上半部分均采用了跑道形的揚聲器孔位和前置攝像頭的布局,像素方面,錘子和一加同樣為500萬。錘子手機為了正面的美觀度而將感應器鑲嵌到了揚聲器孔位當中,不過在黑色版本當中的實際效果并不明顯。
跑道型的揚聲器孔位
雖說一加的“懸浮屏幕”和錘子的嵌入式感應器在當下都是比較小眾且聽上去B格很高的設計,但同樣也給用戶帶來一種為了設計而設計的感覺。老羅說嵌入式感應器在外觀上更加美觀,但iPhone這么多年的產品更迭,無論是白色版本還是黑色版本,機身孔位的問題處理的恰到好處。一加的“懸浮屏幕”,是為了摔手機時屏幕碎的幾率降低,但也并不能提供絕對意義上的保護,用戶使用的時候還是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