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一種技術的業務,為什么會在用戶中產生如此不同的反響呢?這固然與用戶市場的成熟度有關,但與業務本身的完善度與成熟度也有著密切關聯。
WAP,無線應用協議(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的簡稱,是一種向移動終端提供互聯網內容和先進增值服務的全球統一的開放式協議標準。WAP論壇在1998年提出WAP1.0標準后,就在移動通信界引起了巨大反響:在否定了PC上網技術直接移植的可能性后,WAP技術為人們擺脫時空及網線束縛,為隨時隨地暢游于互聯網絡的夢想插上了翅膀,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溝通由此成為可能。隨著WAP1.1和WAP1.2標準的推出,WAP由一個新生事物迅速成為移動通信界的寵兒,無線互聯成為當年最熱火的話題。在我國,運營商也迅速推出了WAP業務,并不遺余力地向用戶描繪著WAP將帶來的美妙手機上網生活。但是,事與愿違,用戶的寥寥無幾與運營商的大力宣傳形成了鮮明對比。在用戶的不滿聲中,被寄予厚望的WAP悄然退場了。是什么使得WAP業務敗走麥城呢?是WAP技術行不通嗎?無線互聯領域最早涉足WAP業務并為之付出頗多的一位領軍人物道破了玄機:WAP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它的失敗就是因為WAP在還不夠成熟完善、沒有精心準備的情況下就推向了市場。一個被用戶指責頗多業務怎么能博得他們的青睞呢?業內人士也對WAP失敗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首先,WAP不具備一個成熟業務所應具有的產業鏈合作方的支持,主要表現為:在內容上,SP積極性不高,內容較為貧乏;在終端上,支持WAP業務的手機價位高、數量少、屏幕較小等。第二,WAP業務使用復雜,技術門檻高。使用WAP手機上網的用戶需要來來回回設置七八次才能上網。其中,關于設置IP地址一項就給許多用戶造成了困擾。要知道,當時在國內懂得什么IP地址的手機用戶不超過1%。第三,WAP的基礎網絡環境不成熟,速度太慢,連接不穩定。
但WAP是一個有著頑強生命力的技術,在總結以往經驗教訓后,又卷土重來了。這次,移動運營商從用戶出發對WAP業務從多方面進行了完善。首先,面向用戶的WAP業務不再是一個技術名詞,中國移動稱之為“MO手機上網”,中國聯通叫做“互動世界”。而且,根據用戶使用業務的方便性和舒適度,手機上出現了可實現一鍵上網的“MO鍵”或“炫鍵”。特別是中國移動的“MO手機上網”,通過定制手機為“全球通”和“動感地帶”用戶分別構建了專屬的互聯網空間。與此同時,在終端方面,WAP功能已經成為目前手機的一項基本功能,彩屏手機的推廣更給WAP業務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內容方面,內容提供商推出的WAP應用已經從當年的新聞資訊拓展到游戲、郵件、鈴聲圖片下載、證券彩票、時尚信息、生活學習等多個領域。
重新登場的WAP業務呈現出了新的活力,逐漸完善的手機上網已經不僅僅是一項業務,而成為人們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
點評:WAP業務的曲折發展路程給先行者留下了難以彌補的遺憾,也給后來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其為了搶先倉促上馬,不如周全考慮精心準備后再踏踏實實地迎接用戶考驗。如果向用戶推出了一個瑕疵頗多的業務,那么不僅可能葬送業務本身,也會給運營商的信譽帶來危機。因此,運營商在推出一項業務之前,一定要把工作做細做全,為用戶提供使用方便、性能穩定的業務成品,才能獲得用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