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新應用,叫好還得叫座
作為一名中國移動的幸運用戶,從2008年11月到2009年9月,大學生楊光有機會每月花28元體驗3G服務。可是他發現,校園內的網絡質量不好,上網并不流暢;而在娛樂方面,這部新手機除了可視電話之外,其他功能很少;可視電話要求雙方電話都可視,他周圍的人都是普通手機,所以這個功能也無法實現。試用10個月后,他選擇放棄3G,繼續使用原有的2.5G手機。
李明從2009年11月開始用上了聯通iPhone的3G手機,喜歡看報紙的他在手機上裝了幾家英文報紙網站的應用程序,每天手機自動下載網頁,上下班路上閱讀報紙,既學習英語又了解時事,一舉兩得。李明的朋友還玩起了“遙控購物”:丈夫先去超市購物,妻子隨后打來視頻電話,遠程指揮丈夫選擇生活用品的品牌和數量。
據悉,在3G手機業務方面,中國移動推出了可視電話、手機視頻、手機閱讀器、手機電視、手機應用商場等;中國聯通的3G新業務包括手機上網、手機音樂、可視電話、無線上網卡、手機電視、手機116114、無線上網卡等方面;中國電信有音樂下載、手機影視、天翼LIVE、189郵箱、手機上網、號碼百事通等。
分析三大運營商的3G手機業務,大部分是基于2G的提升,有網友認為“除了手機電視,其他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有網友認為:“無論是網絡音樂下載,還是3G手機網絡游戲,都太小眾。必須找到一種能夠打動大多數人的東西,就像兩年前彩鈴和短信投票一樣,應用必須很便宜,幾毛錢就玩一次。”
在鄰國日本,3G服務早已普及。從2001年開通至今,日本3G用戶數已超過1億。下載音樂、收看電視、實時導航、在線閱讀、移動支付等豐富的3G業務,已經成為日本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親歷過日本和美國的3G業務的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匡文波為中國的3G手機提出了發展建議:“在3G技術的基礎上,手機的功用正在從人際關系走向大眾傳播。我們應該把手機看成互聯網的延伸,并在此基礎上提供信息、手機娛樂和手機搜索等相關業務。”
3G總體組專家成員、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張平認為:“現在3G的形勢就是拓寬了路,這條路可以跑寶馬車,但是卻沒有寶馬車。一個是資費問題,一個是業務問題。現在的3G業務主要是2G業務的拓展,如短信等,以后應該會有更多元的業務,比如流媒體。目前的資費是基于流量的,而流量是隨著帶寬而增加的。未來資費政策是多樣的,比如基于內容的,也可能是包月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