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卡想干什么?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其實能夠感受到:實際上用戶和手機制造商之間的關系很簡單,并且持續性不強。用戶從手機制造商那里購買手機,并且可以正常使用;此后用戶在手機上的消費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與運營商之間的長久關系之上(當然手機的配件、維修等服務依然需要手機制造商來解決)。
這種用戶關系上的不對稱是包括蘋果、三星等手機制造巨頭在內都不得不忍受的現狀。
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很容易理解,蘋果、三星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推進e-SIM卡,就是為了從運營商那里分一杯羹,在更大程度上增強與用戶之間的關系。或者借用一個最常見的說法:增加用戶粘性。
在e-SIM卡的使用場景下,用戶不僅要從手機制造商那里購買手機;而且由于e-SIM卡已經內置在手機上,所以用戶在切換網絡的過程中,實際上不需要跟運營商建立直接的聯系;當然,前提是手機制造商已經與不同的網絡提供商建立了契約關系。
而在這種情況下,用戶通過e-SIM卡直接面向手機生產商,而與運營商的關系大大減弱。
然而,一切并不是那么容易。至少在用戶層面,e-SIM卡并不如我們想象得那么容易被接受。
在當前的SIM卡的使用場景下,用戶的身份認證、語音通信、網絡接入都通過可分離的獨立的實體SIM卡來實現,所以在不更換號碼的前提下,用戶與SIM卡的關系極為密切——這也是當下換號成本越來越高的原因。
但恰恰是因為如此,用戶更換手機的成本被大大降低,可以在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手機之間自由切換。也就是說,當前的SIM卡給了用戶非常充足的手機選擇權。
如果是e-SIM卡呢?很明顯,用戶的一切被手機制造商所主導。無論是手機硬件和軟件的使用、個人文檔的存儲、乃至用戶的網絡身份、個人信息、網絡流量等等,都處于手機制造商的掌控之下。
這樣一來,即使手機制造商能夠保證個人的信息安全,但是用戶的換機成本大大增高。顯然,在如今全世界的手機廠商百花齊放、百家齊鳴的情況下,沒有人會愿意自己的手機更換權被某一家廠商剝奪——即使是蘋果、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
小結
其實在當下,e-SIM卡仍舊停留在僅僅提供網絡接入接口的狀態,傳統SIM卡所擁有的涉及到用戶的身份認證、打電話、發短信等其他更加核心的功能還遠遠沒有出現在e-SIM卡之上。就像華為天際通、小米漫游一樣,e-SIM卡的發展其實依舊處于非常初始的狀態。
鑒于蘋果、三星在行業內的強勢地位,很難說e-SIM卡究竟能否再次顛覆傳統成為行業標準。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傳統SIM卡發展的風頭正盛,絲毫沒有衰落的跡象,要改變世界何其困難——即使是蘋果、三星這樣的巨頭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