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問題
EDGE 暗淡的數據業務表現源于它與GSM 和GPRS 并不相同的事實。例如,Hjort 認為EDGE 信號強度并不是一個準確的性能指標。“部署之后,您會發現EDGE 很難運營”Hjort 談到。27
向現有小區站點加入EDGE 功能的任務量和成本并不相同,根據情況運營商可以判斷部署這種技術是否可行。例如,雖然EDGE 的支持者認為向GSM/GPRS 基站增加EDGE 功能每用戶(POP)只需 $1-$2 28 ,但這一說法是建立在該運營商的基礎網絡設備是1999 年以后 的產品,其具體情況根據設備供應商而有所不同29 。在這個前提下,運營商可不進行設備的更新而只需進行軟件的升級。
運營商也可以簡單地將EDGE 加入GSM/GPRS 的小區站點,然后假設EDGE 的覆蓋范圍與 GSM/GPRS 的覆蓋范圍相同。 實際上,在1999 年的一次講座中,諾基亞就提到EDGE 的鏈路預算比GSM 低4dB-7 dB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可以是在大的肓區增加基站,在小的肓區加入直放站。這在地理范圍小的地區,例如商務區,可能適用。但是如果肓區散布在運營商的整個市場或多個市場,增加基礎設施和為EDGE 創建單獨的RF 工程計劃的成本會很快增加,從而使這一技術無法商用。
由于EDGE 僅在信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發送數據,質量不均的覆蓋會降低數據速率。所以如果用戶在信號較弱的地區,網絡將會降低用戶的數據速率,從而使網絡不必在再重傳丟失的數據包。30 如果運營商的EDGE 覆蓋并不連續,用戶會注意到數據吞吐量上的變化。
在香港,CSL 在250 個小區站點部署了EDGE 。但這僅覆蓋了目前GPRS 覆蓋范圍的40%,而且EDGE 僅集中在高使用率的地區,例如城市中心和機場。31 但是如果60% 的市場沒有EDGE 覆蓋,那些使用對帶寬要求高的應用的用戶就會發現他所在的地區EDGE 服務很差或根本不存在。
當然,CSL 計劃“在需求增加后,逐步在其它地區發展EDGE ”,但它并沒有公布具體的時間表。到目前為止,EDGE 用戶必須為零散的EDGE 覆蓋支付較高的費用。很難想象運營商在不隱瞞這些嚴重問題的前提下,仍能夠讓潛在的客戶相信他們使用EDGE 是物有所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