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以人為本
缺乏核心科技力量
毫無疑問,日系手機廠商在技術上擁有強大的實力,尤其是在液晶屏顯示技術(不過這兩年的風頭已經被韓國人搶了去),在攝像頭以及存儲方面的表現也相當搶眼。這些足以在2G時代成為核心競爭力,然而到了3G乃至4G就不太湊效了,因為大屏觸控和智能化已經成為了主流,掌握通信核心技術和處理器方面的技術才能位居行業高端地位。試問今天:還有多少國人僅僅因為大翻蓋、T9數字鍵盤、強大的拍照能力而選擇一款手機,大多數關注的還是雙核、智能系統等標簽,可惜的是日系手機往往不具備相關領域的核心實力。
日系手機依然缺乏核心競爭力
日系車企能夠在全球與歐美兩大車系抗衡,在于豐田、本田、日產均具備整個汽車行業的核心研發能力,從發動機、變速箱到全套裝配,日系車企均有核心競爭力,甚至像三菱、斯巴魯、鈴木這樣的不太主流的日系車企均有獨立而齊全的技術儲備。而日系手機在智能系統、處理器和通信芯片等領域缺乏獨立的競爭力,而這,恰恰是智能手機最核心的領域。處理器方面高通、德儀、三星、NVIDIA四家爭雄,沒日系的份兒;Android、Windows Phone兩大開放平臺較量也鮮有日系手機身影,而三星bada系統已經有兩代機型;芯片方面日系一直是個跛子,不僅是PC領域,ARM微架構方面亦然。
日系手機在芯片等領域實力有限
有影響力而無領導力
如果說技術方面日系確實存在一些軟肋,導致在大屏智能時代日系手機的動作蹣跚,以日本人的善于模仿和推陳出新的優良傳統,日系手機至少也可以迎頭趕上,而為何在技術的相對劣勢導致了日系手機競爭力的絕對劣勢呢?這恰恰是日本人的創新不足。有影響力而無領導力,這也出現在三星手機上
雖然能做到極致,卻沒有領導力
東亞企業很擅長模仿和借鑒,而且能夠將原創打敗,比如發明了數碼相機的柯達早已不在佳能、尼康、奧林巴斯、賓得這些老廠的眼里,甚至松下富士都不正眼瞧柯達;而豐田的精益化生產也遠遠的將發明汽車流水線的福特拋在腦后,日產GTR也敢挑戰歐洲三強而成一代戰神。不過手機方面日系一直難得模仿的精髓,或者說,模仿的精神太深入骨髓。日系手機一直很難誕生引導行業的概念,除了當初FOMA服務引一時之風流,日系的雙屏、透明屏、太陽能充電、可降解材質、手機錢包這些新概念都只是囿于一島之內,而沒有對外輸出其創新優勢,都是自產自銷而已。
有香水功能的手機也于事無補
日系手機最大的本事似乎是將無數的精密元件塞在一個小盒子里,這種工藝的優勢與富士康組裝蘋果iPhone和iPad又有何區別呢?如果蘋果是做得最早的話,那么三星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做得最好,曾經的日系也可以做到極致,只是現在已經不復當年之勇。既無創新優勢,又沒有做到極致的優勢,對于日系手機而言,這實在不是一個好兆頭。況且日系手機已經不再具備絕對的優勢,而就夏普和富士通的小批量機型來看,并沒有將頂級技術同步到國內,或多或少的縮水也影響了整體的體驗。